導讀:大理古城東臨碧波蕩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蒼山,形成了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從779年南詔王異牟尋遷都陽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歷史。現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
大理古城東臨碧波蕩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蒼山,形成了“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從779年南詔王異牟尋遷都陽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歷史。現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陽苴咩城的基礎上恢復的,城呈方形,開四門,上建城樓,下有衛城,更有南北三條溪水作為天然屏障,城墻外層是磚砌的;城內由南到北橫貫著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了八條街巷,整個城市呈棋盤式布局。
現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墻均被拆毀。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 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養花種樹,已成為傳統的習俗,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大小不等的花園,名貴的大理山茶花、杜鵑花,爭奇斗艷、傲雪開放,各種紅花綠劃伸出墻外,連成一條條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時不絕,彌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從蒼山上流進城里,穿街繞巷,經過一家家門前,洗凈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聲不絕于耳,如彈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戶戶養花”名不虛傳。歷史悠久,極負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傳統盛會“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蒼山腳下舉行。
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沿街店鋪比肩而設,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街巷間一些老宅,也仍可尋昔日風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內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著金發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忘返,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大理古城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的城區道路仍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結構,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稱。南北對峙的兩座城樓被修復一新。 城內由南到北,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顯示著大理的古樸、別致、優雅。
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頁,可直接復制: 原標題:云南游隨記(十)—大理古城 http://www.guoyancapital.com/zixun/yunnandali/21921.html 然后轉發好友,讓大家知道這個大理旅游資訊吧!如有發現侵權可以直接聯系站長為您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