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曾經的背包客圣地 黑井古鎮位于祿豐縣西北部,是一座以鹽文化為主的歷史古鎮。2005年,黑井入圍全國56個魅力名鎮,同年11月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2007年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
曾經的背包客“圣地”
黑井古鎮位于祿豐縣西北部,是一座以鹽文化為主的歷史古鎮。2005年,黑井入圍全國56個“魅力名鎮”,同年11月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2007年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0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旅游景區,2010年被評定為“中國文化旅游名鎮”和“云南旅游(002059,股吧)名鎮”,今年獲得“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這些光環讓黑井古鎮名氣越來越大,一度成為背包客的“圣地”。
瓶頸
制約黑井古鎮旅游業發展的“瓶頸”就是交通閉塞,主要就是一些散客前去玩耍,但游客數量還是呈上升趨勢。修建公路需要巨額資金,各級政府部門正在出謀劃策,快速想辦法。只要交通暢通了,古鎮的旅游業肯定會火爆起來的。祿豐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旅游股長楊雅茹
古鎮作為欠發達鄉鎮,目前尚無工商、交通(警)等機構,保護與管理協調難度大。而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對古鎮的保護與開發管理要求很高,無執法主體資格的管理機制已很難適應發展需要。祿豐縣黑井鎮黨委書記李玉明
作為“千年鹽都”的黑井古鎮,繁榮之時人口達到4萬余人,曾經陸陸續續走出13位進士,前來任職的五品官員、管轄黑井鹽的提舉司多達117人……往日的繁華而今已不再,經歷過兩次轉手、三家公司經營的局面后,近日網絡上更是傳出黑井古鎮要“叫賣”經營權,欲以300萬元賤賣,一石激起千層浪。
雖然當地政府稱網上“叫賣經營權”的消息不實,但此消息也并非空穴來風,黑井鎮政府確實想通過招商引資,引入有實力的新企業搞活古鎮旅游經濟。黑井古鎮旅游業陷入困境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初政府與目前執掌古鎮經營權的旅游公司簽訂協議時,旅游公司答應每年投資1000萬元,為何五年來卻一分錢也沒有投入呢?政府說是旅游公司“不講誠信”,旅游公司卻說他們另有苦衷。
古鎮印象
曾經 滇中經濟重鎮 著名鹽都
黑井鎮位于祿豐縣西北部,下轄9個村委會96個自然村126個村民小組,主要居住有漢、彝、回、苗等六個民族,總人口18383人(鎮區常駐人口3200人)。
黑井歷史文化悠久,明朝、清朝中期至清末民初,上繳的鹽稅分別占到云南財政的67%、50%和46%。“黑井富可敵省”,黑井一度成為滇中繁華的經濟重鎮,“西南絲綢之路”上著名的“鹽都”。自漢代始,黑井由于鹽的經濟地位,封建中央政權在這里建鹽課提舉司,四方客商向這里云集,各種文化在這里滲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與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多元文化體系,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至今,黑井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民居、廟宇、牌坊等建筑和大量文物,古鎮風貌依舊,歷史文脈清晰,特色鮮明,被譽為“明清鹽文化博物館”和“明清社會活化石”。
如今 商店冷清 夜晚一片靜謐
曾經的繁華已經隨風而去,現在的黑井是個什么光景?幾日前,記者來到古鎮,眼見路上游客稀少,兩條繁華街道上商店林立,但生意冷清。民族服飾、當地土特產、特別是古鎮的各種鹽產品等很引人注意,而悶熱的天氣下,很多老板都坐在鋪子里吹風扇,打瞌睡。除了背著背簍,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一些本地村民外,街道上偶爾可以見到幾對學生情侶閑逛著。
直至華燈初上,街上到處都掛著“千年鹽都”的紅燈籠,而行走在古鎮卻是一片靜謐。除了不遠處火車發出的轟鳴聲外,很難聽到其他聲音。這里沒有旅游熱點的喧囂,偶爾可以見到幾個燒烤攤,幾個外地游客正享用著當地的“老白干”燒酒。
開了13年餐館的楊大姐告訴記者,古鎮最為繁華熱鬧的時候在2006、2007年間。一天24小時,街道上都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到處都是南腔北調的聲音。當時土特產、民族服飾非常好售,很多外地人也跑到古鎮來做生意。“那個時候的米線才兩塊錢一碗,有時一天可以賣到上千元。而現在的米線漲到六七元一碗,一個星期也就賣到千把元。”楊大姐說,不知咋回事,從前幾年開始,古鎮上的游客就慢慢地少起來了,很多做生意的人關門外出打工,連她兒子也跑到西雙版納去搞旅游去了。]
發展狀況
成績 吸引外來和民間投資2500萬
引資 祿豐縣黑井鎮黨委書記李玉明介紹,為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和古鎮風貌,黑井鎮按照“保護優先、開發有序”的原則,重點編制完成了諸多規劃文本。鎮黨委、政府采取“政府補、企業助、居民籌”的融資建設方式,一方面充分整合利用社會閑散資金,另一方面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古鎮保護與開發的快速性。“十一五”期間,黑井鎮在各級的幫助下,采取用1000萬撬動4000萬元的方式,用于古鎮城建和文化旅游開發,吸引外來投資和民間投入資金2500多萬元。
建設 近年來,黑井鎮按照國家AAA級景區建設標準,加大景區服務設施建設、強化旅游服務。完善了兩處游客服務中心、建設了兩個游客投訴點;改造維修、新建了6處公廁和部分排污設施、古建筑修復12000多平方米。還投入40多萬元,在景區設置了與國標接軌的10余塊中英文字對照的信息展示牌……
效益 李書記介紹說,通過多渠道、全方位投入,目前黑井古鎮已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景區,接待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目前,黑井鎮有旅游公司一家,從業人員24人,全鎮從事服務業人員近300人。據統計,黑井古鎮今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9.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產值超過2200萬元。“十一五”期間,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達6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000多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860元增加到今年的3697.4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困境 道路狹窄 旅游團大巴無法進入
財政 雖然黑井鎮經濟社會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也十分突出。黑井鎮是云南省506個扶貧攻堅鄉鎮之一。財政自收收入僅200多萬元,僅能維持人員供養,無力投入實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發展。自2007年以來,省州縣各級投入的資金每年不足100萬元,歷年建設中的欠債較大。
交通 “外延交通建設制約嚴重,狹窄彎曲的道路,35座以上的大巴就無法通行,旅游團隊無法進入。”李書記感嘆著說。黑井連接元謀、黑井連接高峰的旅游網路線尚未形成,雖然這些項目已列入 “十二五”建設規劃,但實施困難較大。且娛樂設施缺乏,除了幾十家客棧,古鎮還沒有一家上規模的酒店賓館。“如果游客超過2500人以上,古鎮就無法接納。”
融資 李書記稱,黑井文化旅游開發起步較晚,文化旅游產業融資困難,以文化旅游為支撐的城鎮建設缺乏其他產業的有效支撐。由于居民自身規劃建設內在動力不足,投資建設集中在歷史文化街區,加上缺乏重大建設項目支持,新區開發建設啟動遲緩,規劃保護工作實施難度增大。再加上黑井地處偏遠,經濟落后,特別需要省、州配套特色旅游小鎮建設資金進行扶持。目前黑井鹽廠已改制完畢,但改制后企業的存量資產(如房產、土地)因招商引資難度大,一時難以變現,直接影響到古鎮一系列項目的開發建設。
此外,古鎮作為欠發達鄉鎮,目前尚無工商、交通(警)等機構,保護與管理協調難度大。而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對古鎮的保護與開發管理要求很高,無執法主體資格的管理機制已很難適應發展需要。
行動
預計投資3200萬 修建旅游專線
“爭取實施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加大對旅游小鎮建設項目的實施。”李書記說,經與州縣相關部門對接,初步意向性建設項目有:牟定新橋至黑井旅游專線,總計29公里,初設為4級路面,總投資3200萬元,現已進入初設和可研階段。污水處理廠正在籌備當中,力爭在今年實施;高峰至黑井公路油路鋪設尚有13.3公里未完成,力爭盡快組織實施。
加大對旅游小鎮綜合整治力度。一方面嚴格按照景區保護規劃的要求,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統一規劃管理,確保古鎮風貌協調統一;另一方面加強對景區“三亂”現象的治理,實施安全綜合檢查,確保小鎮秩序井然。以黑井被列入《楚雄州北部金沙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重點實施鄉鎮為契機,進一步夯實道路交通和城鎮建設基礎,加快促進特色旅游小鎮基礎建設進度。
還將通過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和招商發展戰略,繼續抓好以景區景點開發為主的文化旅游項目開發招商引資工作。抓好以“死海鹽浴”項目和星級酒店為主體的旅游景點景區招商開發;抓好文物古建的保護和修繕工作,著力做好省級、國家級文保單位的申報工作,做好古街道的修復和古院落的修繕開發工作,提升文化旅游檔次;以龍川江河道治理為契機,對沿江城鎮公路及河灘地進行建設開發;通過文廟的開發利用和古鹽井修復等措施,建立黑井鹽文化博物館,突出“鹽都”的旅游“視點”。
轉讓經營權
政府 “300萬叫賣”是假 想覓新主屬實
近日,網絡上傳出黑井古鎮要“叫賣”經營權,欲以300萬元轉讓。此消息一出,社會上一片嘩然。
“網絡上叫賣經營權的消息是不屬實的,我們鎮黨委、政府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李書記稱,2005年,當地政府開始招商引資,對外宣傳。到2007年,引進云天化(600096,股吧)集團旗下的博源公司執掌黑井古鎮的經營權,其下屬的天源旅游公司作為古鎮旅游市場經營的主體。由于該公司屬于國有企業,改制的時候醫院和學校交由地方政府來管理,公司連人帶錢交給祿豐縣政府500萬元,其中300萬元是用來整合黑井古鎮的旅游經營權和盤活黑井鹽礦的。按照當初雙方簽訂的協議約定,在頭三年(也就是2007年、2008年、2009年),博源公司每年必須投資1000萬元,一共是3000萬元,用于黑井古鎮的旅游文化和景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但協議簽訂后,博源公司在頭三年里,基本上一分錢也未投入。
“該公司不講誠信,導致旅游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甚至倒退。”李書記氣憤地說,由于該公司對文化旅游產業無投入,管理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黑井旅游小鎮建設步伐和旅游業的發展。到2010年,由于該公司一直沒有投入資金,與周邊景區和省內的一些古鎮相比,黑井的差距越來越大。目前,黑井古鎮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就是不溫不火,很平淡。因此當地政府想通過招商引資的辦法,引入有實力的企業,搞活黑井古鎮的旅游經濟。“雖然旅游業有所發展,但發展得太慢了。發展太慢,也就是一種落后的表現。”
企業 難以回本 才沒按計劃投資
“我們是講誠信的!公司沒有投資的主要原因就是黑井古鎮的大環境不完善,特別是交通不發達,操作團隊很難。如果大量地投資后,很難收回成本。”天源旅游公司的張經理告訴記者,公司2007年進入時投資300萬元,買斷了古鎮30年的經營權。在投資步驟上,確實有每年投資1000萬元的計劃。但后來由于諸多因素,導致公司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和計劃投資,采取了維持經營的方式。
由于交通條件落后,35座以上的大巴車很難進來,在旅游團隊的操作上就很困難,很多外地的旅游團隊即使想來玩也無法進來。張經理稱,公司以前有35名員工,還有自己的餐廳和客棧。后來考慮到防火的問題,餐廳就沒有經營了。2007年,來古鎮的游客大約在7萬到9萬人。到去年,游客已經達到16萬到18萬的樣子,門票收入大約在80萬元的樣子。一到旅游旺季和黃金周,也經常是所有客棧都爆滿。現在,公司還有25名員工。從公司五年的經營狀況來看,收入和開支基本持平,大約就虧損了幾萬元吧。
“如果政府招到一家公司愿意前來投資,又不要我們公司參與的話,我們只能有償地退出。”張經理最后表示,他們公司還是想繼續經營下去,或者與別的公司合作也可以。但現在政府部門正在招商引資,如果有企業要獨家經營,他們公司就不得不退出。具體的轉讓費是多少,需要評估后才能確定。“針對經營權的轉讓費用,我們從來沒有提出過300萬元這個數字,具體是哪里傳出來的確實不知。”
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頁,可直接復制: 原標題:"全國文明村鎮"讓黑井古鎮名氣越來越大 一度成為背包客的“圣地” http://www.guoyancapital.com/wenda/qita/21655.html 然后轉發好友,讓大家知道這個其它旅游問答吧!如有發現侵權可以直接聯系站長為您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