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海口市旅游集散地免費為您整理簡述:海口騎樓老街有哪些主要街道?有關的信息,海口騎樓老街是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筑群。騎樓老街由多個街道構成,主要街道如下。
海口騎樓老街主要街道 騎樓建筑遍布在海口新華路、中山路、長堤路等多個街道
1、博愛路 博愛路又名南北所街。是南門至北門的城內交通要道。1924年海口拆墻擴城,為紀念孫中山倡導的“博愛”精神,改名為博愛路。與新民路交叉,從交叉點向北至長堤路為博愛北路,向南至海秀東路三角池為博愛南路。1966年,改名為東方紅路,1981年恢復為博愛路。博愛路城內長約800米,寬12米,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2、新民路 新民路又名東西所街,東接塘邊路,西接新華南路,與博愛路交叉,以交叉點為界,西段舊稱西門街。東段舊稱東門街。1946年分別改名為新民西路、新民東路,1967年曾改名反修路,1980年復名至今。明代的千戶府、清代的同知署、參將署都設在西門街。這里是海口所城的首腦機關,老街的心臟地帶,也是海口老城區繁華的貿易集散地。有一街出三將的傳奇故事。吳元猷、黃開廣、王鵬年三位清代大將軍定居西門街,不失為一段傳奇佳話。新民路始建于明弘治初,距今有517年的歷史。
3、振東路 振東街因地處振東坊而得名,振東街是海口市較早的商業街,呈東西走向,東起三亞街與塘邊路交叉處,西接水巷口和大東路,1966年改為立新路,1981年恢復振東街。該路寬9.5米,全長310米。
目前街上還保存著眾多古民居和幾棵百年老樹,是海口老街最具原生態風貌的商住街。
振東街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獨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這里保存著南洋式騎樓與中式民房結合得十分和諧完美的建筑群,堪稱中西結合的民居建筑博物館。
振東街的騎樓像豪華的門庭,門庭里面是幽深的中國傳統式建筑,可謂別有洞天,其中有些古民居建筑,堪稱精品,令人嘆為觀止。
4、水巷口 水巷口街古名毓秀坊,西側是海口市最早的渡口碼頭,因河流到街口而得名。水巷口街因此成為海口老城區最為特別的風景:城中有河,河在街中,河岸是房,船在街中行,如在畫中游。美麗的水巷口,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又好似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一角。水巷口街因靠近老城最繁榮的碼頭,是進出老城的通商口岸,進出貨物的中轉地也在這里。著名的商號有的云旭記和梁安記。
水巷口街西起博愛北路,東至振東街口,該路全長205米,寬9.4米,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文革時期,改名“旭日連”,1981年恢復原名水巷口街。
5、中山路 中山路原名稱“還海坊”,北門外路,后又改為大街(因大廟天后宮故稱)。民國十三年(1924年)拓寬后,改名為“中山路”。據說,當時該路中段建有一涼亭,孫中山先生來海口時,曾在此亭暫歇,為紀念孫中山,將該路命名為中山路。從博愛北路至新華北路,全長300多米,街寬12米。
6、得勝沙路 得勝沙路位于老城區西北部,古稱外沙,東起新華北路,西到龍華路北端,長520米。1849年倭寇侵犯海口,海府地區軍民予以反擊,激戰后得勝海賊于外沙,故取名“得勝沙”。
1901年便有法國人在得勝沙建設“中法醫院”, 1914年全島第一個新式金融機構中國銀行海口辦事處、瓊崖電話總局、解放前的海南省醫院。海口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后,各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得勝沙路成為西方人的聚居地。來自海外的商賈為了傾銷商品,也紛紛在得勝沙興建洋行,各式各樣的外國商業公司在海口設有他們的辦事機構。一些南洋華僑回居海口,得勝沙也吹進了南洋風。1937年“海關”從中山路遷址到得勝沙,使得街道更加繁榮。全海口最高的建筑,俗稱“五層樓”的海口大廈等都在得勝沙。得勝沙路成為三十年代海口市最繁華的主要街道之一,地位有些類似于上海的外灘、北京的東交民巷。
7、新華路 1924年拆城墻擴街,開辟馬路。拆城墻前,海口城外之街道,多系五六米寬的馬路,拆城墻后四周新修馬路才擴建成如今為能行駛汽車的街道。
城外西部:拆城墻后新興街、青竹街和城腳路合并改名為新華路。
小編想說:
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網站,發現更多相關【騎樓】,還能查看海口騎樓老街游玩時間門票路線攻略、海口騎樓老街地址、海口騎樓老街游玩景點信息。還有查看更多旅游景點攻略,記得關注我們哦!
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頁,可直接復制: 原標題:海口騎樓老街有哪些主要街道? http://www.guoyancapital.com/wenda/hainan/19923.html 然后轉發好友,讓大家知道這個海南旅游問答吧!如有發現侵權可以直接聯系站長為您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