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大連旅游集散地免費為您老提供大連老電車城市漫游覽時間 屬于哪游玩 之土著尋根之旅有關的信息,大連是中國最早擁有軌電車的城市之一,而大連一直把哪些老電車保留了下來,成為了這城市的一個印記。來大
古典的木銅制,現代的玻璃幕,靜謐的竊竊私語,喧囂的霓虹都市,無形的對比,如此的反差。外地朋友談起大連常常會提起“叮當叮當”的老電車,而老大連人則一直把它叫做“有軌電車”。不知不覺間,它伴隨著浪漫之都走過了漫長的一百年。隨著城市發展,許多地方都拆除了電車,而大連卻將它們保留了下來,得以成為城市的名片。201路有軌電車沿途不僅有東關街原汁原味的老街道、老房子,還有民主廣場那樣背靠繁華自寧靜的舊時電車站。這種影象便是城市的記憶,也是歷史的印記。第一站:東關街 “海南省丟”們的集體記憶 西崗市場大連是中國最早擁有有軌電車的城市之一,也是內地唯一有軌電車歷史未曾中斷過的城市。選一個周末上午,跳上一趟晃晃悠悠的201路老電車,從東關街起,開啟這段意義非凡的老大連尋根之旅。東關街記錄著城市的童年,這里是最老的“海南省丟”聚居生活的地方,這里是齊魯元素在大連落腳的最后一塊尚未消逝的遺跡。無論老大連還是城市新移民,每個大連人心中都有一個東關街,但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里。今天老大連人口中的“:東關街”,一般指的是北起鞍山路、南至黃河路,西起市場街、東至北崗橋這一區域。如今的這里已不僅僅是一條街,更代表著大連的一個重要區域和一段特別的歷史。 寂寥的東關街街區東關街是大連最老的歷史街區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繁華一時,但現在,這里卻是大連最破舊的街區之一。如今再走進東關街,依舊可以感受到那個久遠年代的痕跡,街上總彌漫著舊時光特有的沉重和閑適,又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斑駁陳舊的老房子,本城攝影愛好者們扭動鏡頭記錄歲月沉淀的一磚一瓦,河南燴面館的師傅蹲在墻邊抽煙,收舊貨的老人一件件整理著廢舊的破紙盒……一座座被時間煙塵和世俗生活浸染的老房子,一處處滄桑又難掩往日光輝的磚雕和屋檐。不管曾經居住的名人還是尋常百姓,叩開一扇院門,就叩開了大連曾經最傳統的文化和最鮮活的氣息。 益記筆店舊址益記筆店坐落在西崗市場南門斜對面,是一處坐西向東的門市房,面對著一條繁華的商業街。街兩旁是些糖果店肉店、茶莊、修表點、洋鐵鋪、大藥房等,一溜兩行,十分熱鬧。據記述,益記筆店是當時大連地區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秘密聯絡點,1927年建立,曾接待掩護過途徑本地去往北京的蔡和森。次年3月因為日本人的發現而被迫停業。到了現代,這里陸續住進很多外來打工者,私搭亂建、亂拉電線情況嚴重,因而曾失過火,被燒毀的二樓已經空置。幸運的是,建筑仍然存在,僅需要稍加修復還能。這應該是大連市區內不多見的紅色遺跡了。 第二站:勝利橋 城市的起點今昔勝利橋經過擁擠的火車站,201路電車緩緩駛向勝利橋,勝利橋北是大連城市的建設的起點,它和這座城市的歷史一樣長。這座橋原名“露西亞街木橋”,是大連的第一座線橋。渾圓的橋欄、精美的石雕,散發著濃郁的異域氣息。露西亞街木橋誕生后,開始了大規模行政區建設,之后,大連地區最早的居民區也逐漸由此開展。“勝利橋是一座橋的名字,又不止是一座橋的名字。閱讀這個城市,首先要從這座橋上穿過去。”大連作家素素在《流光碎影》一書中這樣寫道。 達里尼市政廳舊址沿著俄羅斯風情一條街走到盡頭,這里就是達里尼市政廳舊址(原大連自然博物館)。曾經于1909-1914年作為大和旅館,住進去過辛亥革命領導者梁啟超、臨時關外都督藍天蔚、滿清首富盛宣懷等人。透過西側的鐵門,能看到院內雜草叢生,樹影婆娑。與附近居住在光輝巷的老先生交談起這里的前世今生,他告訴我,日俄戰爭爆發前“達里尼”已初具規模,日本人閃電般的突襲讓規劃師薩哈羅夫措手不及,撤離前他極不情愿地將市政街區燒毀,雖經歷大火,市政廳還是幸運地保留了下來。今年春天時,老先生曾翻過圍墻去取掉落的風箏,看到室內的樓梯已多處塌陷了。 第三站:民主廣場 背靠繁華自寧靜有軌電車操作臺 回到勝利橋,跳上電車,晃晃悠悠過了民生街,下一站就是民主廣場。老電車穿行在現代都市中,與洶涌的車流形成一份鮮明的對比,讓人有種穿越時光隧道的感覺。那純木內置的車廂板、車座椅,那銅制的燈飾、扶手,還有車門拉手和車窗的插銷,都只在老電影里見過。每次坐電車都會盯著司機的操作臺看很久,銅質操作桿不知經過了多少雙手的撫摸和操控,依然沒有半點褪色。車內很安靜,人們是相對而坐,為避免尷尬,很多人不是把臉側向窗外,就是低垂著眼瞼靜默;偶爾響動大一點的便是手機鈴聲,打電話者旁若無人的聲調會讓人意識到這已經是無法抹去的現代氣息。 有軌電車內部電車剛建成時,當時的大連人把這種新奇的龐然大物叫“美國大籠子”,第一批行駛在大連街頭的37輛電車均為木質結構,由美國制造。日本殖民時期的大連,就連坐電車都存在種族歧視。據說白牌車干凈舒適,乘客多為日本人;生活在底層的中國勞工只能乘坐掛紅牌的“破車”。時過境遷,在大連和電車同齡的事物要么早已化為塵埃,要么成為了凝固的記憶,唯有電車依然叮叮當當地從城市的一頭駛向另一頭,穿越歷史而來,訴說著城市的滄桑。 第四站:寺兒溝 “老碼頭”扛起大連港終點站的電車晌午時分,跟隨201電車叮叮當當的節奏到達了終點站華樂廣場,這才想起“不知道滿載戀愛記憶的海之韻廣場現在變成什么樣了?”蟄伏已久的感情被小小的好奇心驅使,跳下電車,一路前行。寂寥的街道、稀少的人群、廢棄的信號燈、野草瘋長的軌道……雖然現在還是一片荒涼,但不遠的將來這里將被打造成令人羨慕的鉆石地段。遠處薄霧籠罩下的“東海頭”阻斷了去路,填海的轟鳴聲、崛起的新樓盤、霸道的鐵絲網……此情此景,宛若世界盡頭。時間的針腳密密麻麻、滴水不漏地改變了世界的每一處角落。 與鐵軌一起駛向遠方電車沿著鐵軌行駛,沿路透過玻璃窗張望著寺兒溝的變化。紅房子、狼窩、窮漢嶺,這些早年的寺兒溝地標早已不存在,只有夾在高樓里的那座大連史上最早的電影院——東明電影院孑然獨立,似乎還在奮力挽留著逝去的時光。可惜那里也是舊瓶新酒,早已成為出租房。但有些人也許不應被忘記,比如寺兒溝一帶還住著的最早的城市建設者——海港工人,父輩、子輩和孫輩。《大連掌故》一書的作者韓悅行說,沒有寺兒溝,就沒有大連。
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頁,可直接復制: 原標題:大連老電車城市漫游覽時間 屬于哪游玩 之土著尋根之旅 http://www.guoyancapital.com/gonglue/liaoning/14599.html 然后轉發好友,讓大家知道這個遼寧旅游攻略吧!如有發現侵權可以直接聯系站長為您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