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昆山中國國際旅行社昆山旅游集散地免費為您老提供錦溪 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有關的信息,錦溪(舊稱陳墓),位于昆山市西南隅,距古鎮周莊8公里。東臨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礬清湖、白蓮
錦溪旅游景區介紹: 錦溪(舊稱陳墓),位于昆山市西南隅,距古鎮周莊8公里。東臨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礬清湖、白蓮湖,“東迎薛淀金波遠,西接陳湖玉浪平”。故錦溪歷來有“金波玉浪”之稱。?遠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史載,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病歿水葬于此,錦溪便改名陳墓,長達880年。1993年,恢復錦溪古名。?古鎮原有一溪,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爛若錦帶,所以得名錦溪。如今,擁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錦溪,仍然以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吸引著無數游客。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冢,風鈴悅耳的文昌古閣,蛟龍臥波的十眼長橋,以及“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只窯”的傳說,全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都令中外游客流連忘返。“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是錦溪的寫照,水巷、河埠、拱橋、騎樓、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歷史
錦溪文化蘊積所調集凸現的水鄉神韻,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沈從文喻她“睡夢中的少女”,馮英子則稱她“淡抹濃妝總相宜”,已故大師劉海粟則贊譽她是“江南之最”。
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殞地。史載,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趙昚寵妃因病歿水葬錦溪五保湖中,為懷念陳妃,孝宗趙昚在五保湖畔欽旨建廟,為陳妃誦經護墳,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陳墓”長達800余年。
錦溪,亦自古為文人騷客薈翠之地。南宋名人衛徑、詩人夢窗、特別是明人沈周、高啟、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輩都為之留下了誦景思物的千古詩文。錦溪,因溪得名,湖蕩密布,古橋聯袂。有著“36頂橋,72只窯”美麗傳說的古鎮,橋梁密度,舉世罕見,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鎮區就有古橋36座,而且大多數古橋保存完好,橋柱、楹聯、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錦溪獨特的“橋文化”。
近年來,錦溪古鎮又堅持走“旅游興鎮”之路,定位于“文化旅游”,在挖掘古鎮自然景觀與傳承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旅游建設中,努力打造“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旅游品牌。今天,古鎮眾多的民間收藏的博物館已經在周邊水鄉古鎮中真正脫穎而出。“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因以豐富的文化內涵,極高的功史文物價值而堪稱“國內之最”,“紫砂館”精集了明代紫砂巨匠時大彬的提梁壺,清代蜚聲海內外的“曼生十八壺”以及當代世界工藝大師顧景舟的紫砂器。還有古鎮的“古董館”、“錢幣珍藏館”、“張省美術館”、“根雕館”、“華夏天文館”、“華夏奇石館”、“錦溪杰出人物館”、“柿園”、錦溪“金石人家”等都深受了各地旅游界人士的喜愛和高度贊譽。
今天,擁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錦溪,不僅以似詩如畫的水鄉風貌,吸引著無數游客,而且錦溪鎮黨委、政府又將古鎮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
錦溪成名已有二千多年,相傳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偏愛錦溪山水,戀不忍離,死后水葬于此,錦溪便改名陳墓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復古名。擁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錦溪,依然保持著淳樸的江南水鄉風貌,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冢,風鈴悅耳的文昌古閣,蛟龍臥波的十眼長橋,以及中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使淀山湖畔的這顆明珠更加璀璨奪目。
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頁,可直接復制: 原標題:錦溪 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 http://www.guoyancapital.com/gonglue/jiangsu/2593.html 然后轉發好友,讓大家知道這個江蘇旅游攻略吧!如有發現侵權可以直接聯系站長為您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