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昆明國際旅行社長沙旅游集散地免費為您老提供10名大學生用鏡頭展現“非遺”辰河高腔有關的信息,暑假期間10名大學生用鏡頭展現“非遺”辰河高腔,走進湘西大山,通過視頻形式將‘辰河高腔’記錄下來,呼吁
大學生用鏡頭記錄辰河高腔。 暑假去哪兒?當你在家吹著空調、吃著西瓜的時候,一群大學生卻頂著烈日抱團走進湘西大山,來到瀘溪縣拍攝起了專題紀錄片,他們“希望通過視頻形式將‘辰河高腔’記錄下來,呼吁大家都來保護、傳承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辰河高腔源于瀘溪縣浦市鎮,清代形成后在沅江流域廣為流傳,被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大學生們通過調查發現,當下高腔表演面臨人才短缺等困境,傳承問題令人擔憂,于是萌生了拍攝紀錄片的想法。
改簽車票
參與“傳承的力量”
10名大學生都是湖南科技大學的在讀學生,分別來自三個不同年級。幾個人共同出行的想法一拍即合,雖然在年齡、專業上有差別,但組織起來比較容易,“用鏡頭的形式拍攝下傳統文化,呼吁大家保護‘非遺’,也算是一種公益”。小倩是河北石家莊人,為了參與團隊下鄉拍攝,特地將自己的返程車票改到了7月20日。
小倩所在團隊起名為“傳承的力量”,她解釋,顧名思義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意思。他們希望通過制作短片來向他人傳遞一種能量,“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承的力量”攝制團隊一行14人,除10名大學生外,他們還邀請了學校的相關老師進行指導。小倩笑著說:“來自人文學院的李躍忠博士就是一名研究傳統文化的‘大師’。有他在,很有安全感。”
深入民間
解讀傳統辰河高腔
行程安排敲定后,小倩跟隨大部隊隨即啟程,經過四個半小時的車旅行程,從湘潭來到了湘西土家族自治州瀘溪縣。一周的攝制生活就此展開,10名大學生首先尋訪了民間辰河高腔,“我們盡力去挖掘傳承辰河高腔背后感人的故事,再通過臺本呈現在鏡頭里。”小倩說。
“傳承的力量”攝制組在瀘溪縣調研第一天恰逢當地舉辦“神秘湘西·美麗家園”活動方案簡介。三星背景圖、被腐蝕的梁柱、青苔石板、紅漆方桌……一場古色古香的辰河高腔表演在瀘溪縣浦市鎮萬壽宮(古戲臺)進行,吸引了不少當地人觀演。
大學生們通過深入民間調查發現,瀘溪縣辰河高腔劇團作為瀘溪縣唯一專業劇團,目前發展與傳承面臨諸多困惑。口傳身授的單一傳授方式、資金短缺、老一輩藝術家相繼離世及社會變更等,使優秀演員出現斷層現象,新一代傳承亮出“紅燈”。
拍攝記錄
業余劇團堅守高腔36年
“我們喜歡唱高腔,盡管老了,我們也有責任把它堅守下去。”67歲的辰河高腔花臉扮演者陳先勝給攝制組留下了深刻印象。團隊來到湘西的第三天,一行14人走進瀘溪縣洗溪鎮峒頭寨村,走訪了解辰河高腔業余劇團。“唱戲賺不了錢,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唯有我們這些老人喜愛高腔,還堅持唱。”據了解,這個業余劇團堅持唱高腔已有36年。劇團成員符遠香面對青年外流、無人傳承文化的現狀,顯得十分無奈。團隊成員李勝了解到,這些劇團成員每年演出的機會不是很多,恰逢節日才有演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喚醒更多人的文化保護知覺。”
鏡頭里,一塊幕布、一張桌子、兩張椅子便成了演出“舞臺”。在這個簡易“舞臺”上,高腔演員們特地為攝制組表演了《大審·柏玉霜》。“村里條件比較差,沒錢搭建臺子,只能把腳下的地當成臺子。”拍攝組成員嚴文靜在這支片子中擔任攝像的重任,每一個畫面都在她腦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現代社會里,能夠堅持做傳統文化的已經不多了,應該給他們點贊,值得我們去學習”。
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頁,可直接復制: 原標題:10名大學生用鏡頭展現“非遺”辰河高腔 http://www.guoyancapital.com/gonglue/hunan/18737.html 然后轉發好友,讓大家知道這個湖南旅游攻略吧!如有發現侵權可以直接聯系站長為您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