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昆明國際旅行社定西旅游集散地免費為您整理簡述:走進安定文化有關的信息,安定區位于甘肅省中部,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鳳翔、巉口、內官、
安定區位于甘肅省中部,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鳳翔、巉口、內官、李家堡、西鞏驛、寧遠、魯家溝、稱鉤、團結、香泉、符川、葛家岔、石峽灣、新集、青嵐、石泉、杏園、高峰、白碌19個鄉鎮和永定路、中華路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7.02萬,其中農業人口37.1萬。總流域面積3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9萬畝。海拔在1700—2580米之間,年降雨量38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時數2500小時,無霜期141天,年平均氣溫6.3℃,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和干旱半干旱地區。隴海鐵路、蘭定、平定、天定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蘭渝鐵路、寶蘭客運專線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安定區歷史悠久,建置較早。北宋紹圣二年(1096年)始筑定西城[,與此前已筑成的安西城(今巉口鎮東川村、平西城今魯家溝鎮南川村)共同組成北宋王朝在這一區域的軍事防御體系,隨著軍事戰略位置的上升,北宋王朝將今安定區域定名為“定西寨”,成為正式軍事建制,隸屬鞏州管轄。定西寨成為金人統治區域后,金皇統二年(1142年)始建定西縣,仍屬鞏州管轄,金貞祜四年六月(1216年)升為州,轄定西、安西、通西等縣。元朝建立后,繼續沿用金制,定西州建制保留,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隴中地震,元王朝將定西州改為安定州,取“安寧穩定”之意。隨著明王朝政權的日趨鞏固,定西區域軍事戰略地位下降,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王朝將定西州降為安定縣,隸屬陜西布政使司鞏昌府,清又隸屬甘肅省鞏昌府。民國三年(1914年)民國政府又將安定縣改為定西縣。1949年8月14日定西解放,16日成立了定西縣人民政府。2020年9月24日,撤銷定西縣,設立安定區。
安定區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文化底蘊深厚。早在四、五千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境內有紅溝兒舊石器時代遺跡,有15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和40余處夏代聚落遺址。地質時代的化石,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
齊家文化,構成了隴中燦爛的遠古文明;唐代、西夏的經卷,宋金元時期的磚雕彩繪和古城遺跡,明代的彩繪畫冊、清代的佛像書畫藏珍,隴中小曲等民俗民風,構成了安定獨特的歷史文明和地域文化特色。1925年出土于巉口鎮的國家級文物“新莽權衡”向世人明示,這是一塊創造人類文明的繁庶之地。
安定區是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的代表,也是西部地區發展變化的縮影。長期以來,安定區的發展倍受黨中央、國務院及社會各界的關注,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賈慶林、李鵬、喬石、朱镕基、曾慶紅、吳官正等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安定區視察工作,并寄予了深切期望。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給安定區干部群眾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近年來,在中央、省、市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全區上下緊緊圍繞“率先科學發展、加快轉型跨越、建設首善之區”的戰略部署,著力提升馬鈴薯、畜草、勞務、蔬菜四大產業,全力突破項目建設、工業建設、城鎮建設、招商引資四個重點,全面促進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黨的建設四大工程,努力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綠色食品生產重點區、產業梯度轉移承接區、扶貧開發試驗示范區,全區經濟社會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46.4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8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3.1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3.4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2︰28.3︰5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5.7億元。全區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5.1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2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21.1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4.2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286.3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32元。
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站,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頁,可直接復制: 原標題:走進安定文化 http://www.guoyancapital.com/gonglue/gansu/5059.html 然后轉發好友,讓大家知道這個甘肅旅游攻略吧!如有發現侵權可以直接聯系站長為您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