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地名問答 > 南極洲 > 南極洲地名
《南極洲》: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現的大陸的故事
更新:2017-08-26 04:37【南極洲地名】
導讀:片段一:誰第一個達到了南極點 我印象最深的是誰第一個達到了南極點,這本書里面寫了1911年12月15日,由于時差,南半球和北半球不一樣,有的是14日,挪威的一個軍官阿蒙森率領一
片段一:誰第一個達到了南極點
我印象最深的是誰第一個達到了南極點,這本書里面寫了1911年12月15日,由于時差,南半球和北半球不一樣,有的是14日,挪威的一個軍官阿蒙森率領一個小分隊,采用狗拉雪橇到了南極點,待了大概4、5天時間,走的時候留了一頂帳篷,帳篷里面給英國海軍軍官斯科特留了封信,說“我已經來到這了”,因為兩支隊伍在競爭。大約過了一個月之后,斯科特探險隊來了,但是他已經成為第二個了,在回去路上斯科特全軍覆沒,斯科特最后死在新西蘭的考察站,已經接近回程的終點了,斯科特死的時候他是坐著的,后來人們發現他坐著寫了最后一本日記,日記的最后一句話是“上帝保佑…”。
非常有意思,過了89年之后,我參加了南極科學考察隊徒步橫穿南極,所以這段歷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南極發現是從探險開始,但是現在南極的研究是以科學研究著稱,所以南極州是從英雄探險到科學考察,進入了一個轉型。
片段二:探險是把男人變成男子漢的學校——秦大河院士的南極往事
這對我來說是遙遠的歷史了,事情發生在將近30年之前,有一支南極探險隊,它分別由美國、法國、前蘇聯、英國、日本、中國6國成員組成的探險隊。其中探險隊中我是唯一堅持到底的科學家,我為什么講?有2名科學家,1名是蘇聯人,因為條件惡劣,他把做探測的儀器丟了。我是做冰川冰凍山研究的,南極冰蓋是最好的科學實驗品,這樣的機會對我來說千載難逢,當時我還年輕,所以我毫不猶豫申請參加,得到了國家的批準。
整個行程是5890多公里,歷時220天,全程是徒步和滑雪,6個人當中,跟隨其他5位探險家,我們的體力不如人家。像美國人和法國人是職業探險家,搞了一輩子,經驗很豐富。對我來說的最低要求是不能掉隊,第二,一定要完成科學任務,第三,活著回來。如果能夠保證這三點就是最大的成功。很幸運,我沒掉隊,因為開始時我不會滑雪,他們滑雪走,我徒步走,一個月之后我才學會了滑雪。很艱苦,但是當在艱苦的環境里過慣了,也覺得很稀松平常。
但是要付出代價,比如我的體重減輕了30公斤,我現在的體重是95公斤,橫穿南極時體重計只有59公斤,不到120斤,體力消耗非常大。極端的嚴寒非常艱辛的工作,他們晚上休息睡覺,我歇下來之后扎營做完飯后才做科研,還要花2個小時,所以我體力消耗很厲害。體力消耗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體重減輕,一個是非常饑餓,橫穿南極結束半年之內我吃飯沒有停過嘴。
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工作,一定要完成任務、一定不能掉隊、一定要活著回來,就成功了。在大南極州沿著最長路線走過去的,是世界上到目前為止徒步橫穿唯一的記錄,最長路線是在一個野外獲得了全程1米深度的雪深,覆蓋的年代大概50-30年,發表了非常好的成果。沒有辦法的辦法,我扔掉所有的東西,保持最簡單的器材,扔掉最大的器材是鉆,因為鉆不容易帶走,所以保存了微型的樣品,他們沒有檢查出來。采集200多平的雪樣,沿著6000公里的路線,按科學規律采的,文章很快在國際雜志上發出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成績和現在的科學相比非常有限,現在中國南極冰凍學研究非常精彩,但是也是從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危險都有,沒有什么大的野生動物,主要是刮風和低溫,最低是零下49.5度,地點有記錄的溫度是零下83度,我們到那時候是零下49.5度,住一天溫度下降一點,我們在帳篷里面住。后來蘇聯人很驚奇、羨慕我們,說你們住到我們的宿舍里面,我們在你們的帳篷里面住一晚上,我們就換了一下,宿舍里面的溫度是零上20度,外面是零下50度,帳篷內外的溫差是5度,帳篷里面和那差65度,我們到房間后熱得不行,把衣服都脫了,不能接觸被子,因為太燙了。所以條件非常惡劣。
有些人問我是什么感覺,我可以告訴你們,零下15度是吃一般的伙食,很多人在室外待不了24小時,零下25度迎著風走,很多人生命是不能得到保障的,我們迎風上坡走下來,戴著面罩,面罩拿下來之后臉是平的,非常可怕,但是我們覺得稀松平常。所以地溫和大風是我們的第一個敵人。
第二個敵人是冰蓋邊緣地區前進時候有巨大的裂縫,下面地形劇烈變化時會出現裂縫,但是邊緣地區天天刮風,裂縫慢慢合成在一起,我們稱之為“雪橋”,雪橋非常脆,一碰就塌了。我們上坡行軍是一字排著走,前面的人掉下去,可以被后面的人拉住,最前面的是偉大的蘇聯科學家,我們6個人團結得非常少,沒有一個人發生事故。
片段三:在南極州進入21世紀的科學時代,中國在其中充當了什么樣的角色?參與了哪些重要的科學難題研究?
很贊哦! (134)
下一篇:探訪拉美天涯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