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野生果樹資源十分豐富,堪稱天然果園。《普洱庥志》、《十二版納志》中,所記載的西雙版納水果,有椰子、菠蘿、芒果、荔枝、龍眼、番石榴、桔、柚等共40余種。
西雙版納的果樹資料,有野生果樹木栽培型果樹兩類。山野中生長的果樹,被當地群眾認識、食用的有野荔枝、野蒲桃、橄欖果、多依果、野油梨、山李子、羊奶果、木奶果、三椏果、五椏果、人心果、象蹄果、五眼果、百欖、野芭蕉、野龍眼、志荔枝、雞嗉果、野芒果、曼登果、錐栗、山楂、野柿子、野楊梅、黃泡果、紫泡果、緬酸棗等等約五六十種。豐富的野生水果早就被馴化為家種水果,如芭蕉、香蕉、菠蘿蜜、番木瓜、荔枝、龍眼等、在西雙版納早已有栽培。《蠻書》上記載傣族地區所產的那種“似甜瓜、得可食”的水果,就是菠蘿蜜。
西雙版納各族群眾在開發利用當地水果資料的同時,不斷引種外地優良果種。特別是解放以后,各有關部門按照發展水果、椰子、柚子、柑桔、荔枝、紅毛丹等當地已有和當地沒有的熱帶、亞熱帶水果優良品種,對原有水果進行改造或更新,使西雙版納變成了真正的熱帶水果園。如今的西雙版納是“鮮花月月紅,水果四時鮮。”不論何時來到西雙版納都有鮮果品嘗。
在西雙版納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芭蕉、香蕉、番木瓜會月月開花,季季掛果,市場上的香蕉一年四季不斷。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還使過去一年一熟的菠蘿變成一年幾熟。西雙版納種植的無眼菠蘿個兒大,外觀美,味道甜,人見人愛。西雙版納引種的西瓜,因得獨特氣候條件的孕育,早結瓜、早成熟,當北國大地還處于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西雙版納的西瓜已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
芒果是西雙版納常見的一種水果,這里的芒果有生吃芒、象牙芒、椰香芒、球芒、三年芒、泰國芒、臺灣芒、馬切酥······。有早熟的、有中熟的,有晚熟的,一年當中,有半年不斷芒果。這些芒果有的只茶杯般大,有的有菜碗般粗,一只芒果就有一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