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是一塊適合香料作物生長的寶地,居住在這里的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諾等少數民族,都喜歡用香蓼、香果、香椿、香茅草作為調料,以糯米香草拌茶沖飲。并喜歡用花、香草飾身。民間不僅有栽培食用香料的習慣,而且早已引種提煉香精的植物依蘭香,是我國引種香料植物較早的地區之一。依蘭香屬番荔枝科卡加南屬常綠喬木,傣語稱為“戈諾剎版哦。”依蘭香花朵香氣獨特、濃郁、持久而調和,素有香花之王的美稱,是提煉世界上有名的“依蘭香精”的原料。這種香料植物,原來人們僅知馬爾加什、菲律賓、印度有產,而西雙版納的依蘭香卻鮮為人知。直到20世紀60年代,有關部門在西雙版納作資源調查時,才發現了200多株依蘭香樹,有的依蘭香樹已有百年以上的樹齡。但民間栽培的依蘭香,并未用于提取香精。由于西雙版納的氣候環境宜于香料作物生長,省政府于20世紀70年代初,將西雙版納確定為發展植物的基地。在昆明香料廠、省熱作所、省輕工廳等單位的支持、幫助和指導下,發展依蘭香生產。目前,全州的依蘭香栽培面積約500公頃左右,部分植株已開花投產。其栽培面積,們居全國之首。省熱作所采用芽接定植的依蘭香,兩年即初放花蕾,3年便能開花,花香濃郁,可提練香精。引種面積近50公頃,其中已有16公頃吐蕾開花。 香夾蘭系蘭科多年生攀緣藤本植物,以其莢果提練食用香精,是可口可樂飲料中不可缺少的原料。這種香料原產墨西哥,60年代中期駐州科研單位引入試種獲得成功,植后3年開花,需人工授粉后方能結莢,結莢率受人工授粉技術影響極大。人工授粉操作得當結莢率可高達90%以上,每畝可產干莢20余公斤。香莢蘭栽培,已從試驗示范進入大面積試種階段。 除以上幾種要香料外,西雙版納還有香茅草、木姜子等許多可以提取香精的香料植物,但未進行規模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