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oot id="me2y0"></tfoot>
  • <ul id="me2y0"></ul>
    <ul id="me2y0"></ul><ul id="me2y0"></ul>
    • <fieldset id="me2y0"><menu id="me2y0"></menu></fieldset>
      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昆明國際
      新聞信息
      推薦最新新聞 Top 10
      推薦旅游工具
      電子地圖 電子地圖 云南租車 云南租車
      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 旅游社區-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旅游社區
      酒店預訂-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酒店預訂 云南特產-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云南特產
      航班動態_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航班動態 高爾夫旅游_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高爾夫旅游
      推薦旅游用品
      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您現在的位置: 云南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 新聞信息 >> 云南旅游新聞 >> 正文
       
      邊疆民族地區如何轉變發展方式
      發布時間:2010-4-14   來源:學習時報   點擊數:
      邊疆民族地區如何轉變發展方式
      ——西雙版納在科學發展中謀變
           

        編者按  

        加快邊疆民族地區發展,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關系到國家邊防鞏固和長治久安的政治問題。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只有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才能更好地解決民族地區的困難和問題,縮小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差距,不斷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

        邊疆民族地區發展事關全國大局。如何轉變發展方式,促進邊疆民族地區更好更快發展?

        云南西雙版納州提升發展理念,更加重視轉變發展方式,立足生態和諧,調整產業結構,以生態保護為主、合理開發旅游產業、全面對外開放,努力探索一條資源節約、生態良好、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路子,其初步經驗可為其他邊疆民族地區借鑒參考。 

        “熱帶雨林、云霧繚繞、傣女婀娜、歌聲縹緲、孔雀飛翔……”美麗神奇的西雙版納,令多少人魂牽夢繞。如今人們發現,西雙版納不僅僅以“天生麗質”令人心馳神往,而且以全國、云南的對外開放窗口令世界矚目,更以邊疆民族地區獨特的發展模式為各界稱道。

        西雙版納位于祖國的西南邊陲,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風景名勝區和聯合國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圈成員,素有“動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和“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等美譽,熱帶溝谷雨林為全國獨有。全州森林覆蓋率為78.3%,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2萬畝。西雙版納是全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是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鄉,有普洱茶6大古茶山和8萬多畝上百年栽培型古茶園。

        西雙版納是一個民族團結和諧的大家庭。這里聚居著傣、漢、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諾、瑤等 13個民族及尚未識別族群的老品人、八甲人。全州90余萬戶籍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 76.9%。西雙版納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傣醫藥是全國四大民族醫藥之一,傣族貝葉文化是云南省主要少數民族文化,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在全國最具代表性。傣族潑水節、基諾族大鼓舞、布朗族彈唱、普洱茶傳統制作工藝等10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雙版納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各國的重要門戶。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毗鄰,民族同根、文化同源、經濟互補,多元民族文化在這里相互交融。而今,西雙版納已從水、陸、空全方位向世界打開她那美妙、神奇的大門。

        近年來,西雙版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生態、旅游、區位等優勢資源,把生態環境優勢、邊境區位優勢、生物資源優勢和民族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特色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地擴大對外開放,努力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2009年,西雙版納州實現生產總值137.87億元,增長12.8%,連續6年增長10%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2849元。財政總收入23.3億元,增長54.4%,連續5年增長20%以上;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 19.4%,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增長 3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6.7%。

        保護為主 傾力打造“綠色新政”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邊疆民族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長期以來,生活在西雙版納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始終秉承著樸素的生態文化觀,為保護西雙版納這片人類共有的綠色家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使西雙版納這一地球北回歸線附近唯一的一片綠洲得以保存,使西雙版納馳名海內外,為西雙版納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可持續發展空間,為參與區域經濟競爭奠定了獨特的后發優勢,為跨越發展創造了堅實的支撐條件。

        西雙版納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始終以對國家、對人民、對子孫后代負責的精神和態度,自覺承擔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責任。

        2009年 11月,在以“城市發展與綠色經濟”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區縣論壇上,州委書記江普生介紹了西雙版納的“綠色新政”,指出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破壞熱帶雨林為代價求得一時的發展。

        州長刀林蔭說:“西雙版納繼承和弘揚了傣族‘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人才能生存’的生態觀,堅持生態第一,開發第二。”

        西雙版納的“綠色新政”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

        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生態文明寫進黨的行動綱領后,西雙版納州進一步堅定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2008年,西雙版納州委、州政府把“生態立州”戰略充實到發展戰略之中,并放在六大發展戰略之首,研究制定了《生態立州戰略行動方案》,提出了在2015年前實現生態州建設目標,實現“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的建設目標,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

        以制度保障為前提 構建生態建設結構

        戰略的實施需要機制來保障。西雙版納州堅持以制度保障為先,積極構建西雙版納生態建設結構,把“建設生態州”列入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并且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瀾滄江保護條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森林資源保護條例》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膠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中對資源保護和管理作了詳細的規定。

        2003年以來,西雙版納州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對毀林開墾有關問題處理和規定的通知》、《關于堅決制止毀林開墾的通告》,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力度,穩步推進配套改革的意見》,編制了《熱帶雨林保護規劃》、《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保護行動計劃》。

        地方性法律和規章為西雙版納生態建設提供了法制依據和保障。同時也增強了當地各族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各級政府生態保護責任不斷得到強化,各級林業、環保部門積極組織專家和公民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加強環保法律、政策和技術咨詢服務;全州設立了生態建設投訴中心和公眾舉報電話,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廣大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斷擴大,促進了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以森林保護為重點 營造全民保護氛圍

        1961年4月,周恩來總理視察西雙版納時諄諄囑托,要精心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精心保護熱帶雨林。

        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州各族干部群眾牢記周總理囑托,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進一步提升。

        2006年6月,景洪市勐養鎮大河邊村委會景傘村小組的村民巖罕尖自愿拔除了種植在村集體林里的400多株橡膠樹;景洪市勐龍鎮曼戈龍村委會叭尖大寨的村民為保護水源林,寧可損失 60多萬元,拔除了種在水源林地里的4000多株橡膠樹。

        西雙版納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建立了州、市縣、鄉鎮、村四級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體系。除了國家在熱帶雨林集中的地區建立的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還建立州級布龍(布朗山—勐龍)自然保護區;并與老撾建立了5萬多公頃的跨境聯合保護區域。全州加大對保護區的巡護和案件查處力度;積極探索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新方法,首創亞洲象肇事商業保險;建立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成立亞洲象保護協會;積極推進亞行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項目建設。

        2007年4月,西雙版納啟動了以“七彩云南?我的家園——生態西雙版納”為主題的“七彩云南?西雙版納保護行動”,突出抓好節能減排和護林護路護江河工作,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在堅決禁止毀林開墾、亂砍濫伐、超重超載等問題的基礎上,努力抓好生態修復。“七彩云南?西雙版納保護行動”的實施,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了濃郁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觀,倡導“綠色生活行動,讓環保進入我們的生活”的理念,動員公眾用實際行動建設和美化大家共同的家園,已成為西雙版納群眾熱衷參與、關愛環境的一個重要行動。

        以結構調整為方向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西雙版納州把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更加注重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堅持生態立州和環境優先的思想;堅持以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近年來,西雙版納通過發展特色型生態農業、清潔型生態工業和生態型現代旅游服務業三大產業,通過培育綠色產業,發展特色食品加工業等生物產業,以及對茶葉、橡膠、蔗糖、熱帶水果、生物柴油、云麻、傣藥南藥和竹產業基地建設,實現工業化與農業產業化的有機互動,變“小、散、弱”的傳統農業為現代農業,變傳統小規模的農產品加工業為現代生物工業,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

        依靠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和經營方式轉變,促進橡膠資源的優化配置,大力推進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建設;努力實現在獲取橡膠經濟產量的同時,不對所處環境造成破壞;推廣茶園套種沉香、樟腦、杉木等生態樹種,構建人工生物群落,促進資源、效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而使全州森林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使西雙版納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也為西雙版納實施旅游強州、生物富州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旅游業和生物產業已成為帶動全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旅游從業人員達到1.9萬人,旅游行業創稅達4300萬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 8%左右。生物產業工農業總產值達80億元以上,農民來自生物產業的收入占到了純收入的80%以上。

        以國際合作為契機 共同創建生態文明

        多年來,西雙版納州先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加拿大國際發展中心(IDRC)、全球環境基金會(GEF)、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美國自然保護綜合研究會、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等國際環保組織合作,在自然保護區管理、熱帶雨林保護與恢復、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生物圈保護區可持續發展、野生蝴蝶人工養殖、野生亞洲象研究等多個方面開展廣泛的科研合作,有效地促進了全州熱帶雨林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顯示,西雙版納州森林覆蓋率提高到 78.3%。其中,天然林面積增加到1575萬畝(覆蓋率為54.9%),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到504萬畝,野生亞洲象增加到250頭左右。近幾年來,西雙版納境內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重現、印支虎回歸,同時還發現了在州內屬于新種或新紀錄的長蕊木蘭、云南擬單性木蘭、八蕊單室茱萸等珍稀植物和 16種仍無法鑒定出種名的洞穴動物。此外,西雙版納州已有22個鄉鎮跨入了云南省生態鄉鎮行列,占全州鄉鎮總數的71%。西雙版納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合理開發 強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

        1982年,國務院將西雙版納列為第一批風景名勝區。綠色的孔雀之鄉開屏展翅,傾倒世界。“云南旅游看版納”,西雙版納曾經一度成為云南旅游的代名詞,成為最令人神往的綠色家園。

        對于西雙版納,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活力最強的新興產業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在拉動消費、解決就業、消除貧困、促進開放、倡導文明、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1999年世博會后,西雙版納旅游熱線日漸趨冷,開始從巔峰跌落。原因何在?

        通過分析發現:一是以傳統觀光型為主和依賴旅游人次增長的方式沒有根本改變,旅游消費水平偏低,海外游客和高端客源較少,尤其是旅游綜合效益不高。二是旅游產業鏈延伸不夠長,產品種類及精品名牌不多,尤其是高品位旅游大項目不足,高檔次旅游接待設施缺乏。三是旅游發展投入不足,旅游環線仍然不暢,直達大城市航線太少,尤其是通達條件需要進一步改善,邊境旅游和外游市場拓展緩慢。四是思想觀念、體制機制不適宜建設旅游經濟強州的要求,旅游市場不夠規范,高素質的旅游人才缺乏,旅游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尤其是旅游產業各要素之間尚未形成公平合理的權益保障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

        西雙版納旅游業面臨著更新觀念、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和改革創新等重大轉折。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

        2005年,西雙版納召開全州第一次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會上,州委書記江普生提出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永不言敗”的氣概,正視不足,3年再創西雙版納旅游輝煌。2006年,云南省政府西雙版納旅游現場辦公會,再次明確了西雙版納州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思路——堅持“提升中心、做優東線、做大西線、開發瀾·湄、聯動內外、輻射周邊”的發展思路;圍繞“熱帶雨林、和諧家園、避寒勝地、神秘風情”打造品牌;建設“北方人避寒過冬,東南亞傣民族尋根訪源,國內外游客回歸自然、享受天然氧吧、追求健康”的3個“好地方”;做好“熱、傣、水、邊”大文章,全力實施西雙版納旅游的二次創業、轉型升級。

        二次創業中,西雙版納將發展旅游業納入全州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之一,堅持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遵循旅游業發展客觀規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進旅游業發展。全州初步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旅游發展氛圍,進一步優化了旅游發展環境。州委、州政府著力促進旅游產業從觀光型向觀光會展、休閑度假、健身康體型轉變,實現旅游業從主要依靠旅游人次增長拉動,向依靠數質并重、轉型升級拉動轉變,一批旅游特色精品建設項目的開工,正在以“大產業、大文化、大服務、大市場、大環境”的氣魄,賦予西雙版納國際旅游新品牌更加豐富而厚重的內涵。

        二次創業中,西雙版納把綠色生態作為旅游業二次創業最大的賣點,充分發掘“動植物王國”世界級的旅游資源,致力于把植物園、野象谷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經典景區升級改造為5A級景區,并著手開發建設望天樹景區、孔明山景區等動植物生態旅游基地。

        二次創業中,西雙版納把生態產業建設作為旅游經濟的一個因子來看待。在“世界上最美的雨林”打響西雙版納綠色天堂品牌的同時,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的橡膠林、漫卷入云的萬畝茶山也皆成風景——依托全國第二大橡膠基地,開發建設勐龍天然橡膠園,依托普洱茶原產地的文化資源,開發建設大渡崗萬畝茶園、南糯山古茶園等景點,西雙版納勐海縣云茶源景區更是成功建成我國首個茶文化、茶科普景區,將農業旅游做成了4A級景點。

        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西雙版納旅游二次創業進一步開發和建設品位高、特色鮮明,在國內外旅游市場上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游景區景點。

        依托獨有的熱帶雨林、獨特民族文化等旅游資源,圍繞打造國際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國東盟邊境旅游圈旅游集散地的目標,西雙版納全力打造國家生態示范區和“熱帶雨林、和諧家園、避寒勝地、神秘風情”旅游品牌。

        2009年3月由《行游天下》雜志社、搜狐旅游、中國旅游胡同社區等媒體聯合推出的“中國最美旅游勝地評選活動”中,西雙版納傣族園勇摘中國最美十大主題公園桂冠,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入圍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公園第二名。2009年 11月,在聯合國摯友理事會和國際旅游營銷協會主辦的全球旅游度假論壇上,西雙版納被授予“國際最佳旅游度假勝地”稱號;2009年12月,在亞太旅游聯合會、中華生態旅游促進會、國際度假聯盟組織的論壇上,西雙版納被授予“中國最佳休閑旅游目的地”稱號。西雙版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實現生態優勢向生態旅游品牌的轉化,實現民族文化特色優勢向旅游文化產業優勢的轉化,大力發展民俗、康體、度假、會展和生態旅游高端產品,西雙版納旅游國際品牌正在“二次大創業”中款款走出。

        吹響旅游業重振雄風的號角,西雙版納旅游煥發新活力。就在提出旅游業3年創輝煌的第二年,2007年西雙版納接待國內外游客便一舉突破503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86%;全州實現旅游總收入34億元,旅游業稅收再次占到了全州地方財政收入的 7%以上。提前一年完成旅游再創輝煌3年行動計劃確定的任務;提前3年實現“十一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目標;全州接待國內外旅游者人數、旅游總收入等主要指標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旅游業主要指標在全省的排序位次一再前移。2008年、2009年,西雙版納旅游再上新臺階,全州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達620萬人次、73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分別突破40億元、50億元。至2009年12月,全州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旅游產業體系和較強的旅游接待能力,為旅游業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全面開放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改革開放是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上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大潮沖破了邊陲的封閉,西雙版納開啟了對外開放、加快發展的大門。

        幾十年來,邊境貿易成為西雙版納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和貧困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帶來了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西雙版納正在著力構建通向東南亞的橋頭堡,使其成為開放和發展的強力“引擎”。

        大道向東盟。2008年3月21日,西雙版納境內小磨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小磨高速公路的建成,打通了昆曼國際大通道國內段最后的關鍵路段,歷史,再次把西雙版納推向了全省乃至全國面向東盟開放的最前沿。

        水路向東盟。2001年6月26日,中、老、緬、泰4國商船通航典禮在景洪港舉行,一江連六國,“東方多瑙河”蕩漾一江春水,打通云南對外開放的“黃金水道”,瀾滄江、湄公河從黎明之城啟航,奔向浩瀚的海洋。

        空港向東盟。開通飛往泰國首都曼谷的國際航線,繁忙的西雙版納機場,成為云南除省會昆明國際機場外,全省唯一一個“飛機飛國外”的州(市)口岸機場。

        西雙版納,已經形成“水陸空”國際大通道直入東盟的全方位大開放格局。這片云南改革開放歷史上的“先行區”再次躁動起來。在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格局大開放中,西雙版納正在科學發展道路上謀求著自己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新地位和新突破。

        面對云南擴大對東南亞、南亞開放的歷史機遇,作為橋頭堡的西雙版納已經開始謀篇布局。“開放活州”戰略提出后,在背后跟著一整套組合拳——外經、外貿、外資、外游,“四外”聯動。努力改變過去外貿一枝獨秀的格局,推進外資、外經和外游發展速度,把優勢產業、重點企業推出去,與外來優質要素進行嫁接改造;農業和商貿服務領域的發展,實行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兩頭并進”;加大培育自有農產品,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共同發展;外貿出口走品牌經營之路,提升產品檔次,延伸產業鏈,提高出口效益;鼓勵企業并購參股境外和國外實體經濟,走跨國、跨區域經營的發展之路。

        乘著改革開放的風帆,西雙版納開始了新的征程。

        2002年以來,西雙版納對外經濟貿易出現跨越式發展。大量的果蔬、農產品、機電產品和日用品出口到東盟國家,進料、來料加工貿易也快速發展。促進了口岸通道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泰“蔬菜換石油”、“冷果換熱果”、“花卉換水果”等項目順利推進。據統計,自2008年6月以來,云南已向泰國出口蔬菜貨值達 1.2億元人民幣,并換取了等值的成品油。2009年1至12月,4個國家級口岸進出口貨運量115.76萬噸,同比增長40.8%;出入境人員122.73萬人次,同比增長 24.7%;出入境交通工具32.12萬輛(艘、架)次,同比增長59.5%。

        “十一五”期間,西雙版納州對外經濟貿易總額累計完成20.02億美元,比“十五”時期增加8.98億美元,年均增長30.4%。特別是2009年以來,西雙版納州充分發揮地緣區位、口岸通道、親緣人文優勢,通道經濟的優勢和發展日愈明顯和加快。全州對外經濟貿易總額達7.67億美元,同比增長44.4%,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十一五”計劃目標,比“十五”末期增長1.9倍。其中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完成132.18萬噸,同比增長 35.7%;口岸進出口貨值完成6.71億美元,同比增長52.8%。

        時下,西雙版納改革開放逐步進入快車道,對外經貿合作不斷拓展,走上了“興邊、富民”的強州之路。目前,西雙版納沿邊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發展到了4個,是云南省唯一擁有水、陸、空立體口岸的少數民族自治州。西雙版納的口岸貨運量從1991年的1.74萬噸發展到2009年的68.75萬噸,平均每年以23.1%的速度增長,比1991年增長了35.4倍。

        如今,昆曼國際大通道全線貫通,中、老、緬、泰4國陸路物流圈已基本形成,南北經濟走廊初見雛形,為下一步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跨境經濟合作奠定了基礎。隨著通關更加便利化,西雙版納的口岸和區位優勢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將發揮出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并成為云南省乃至全國參與次區域經濟合作、通往東南亞的窗口、通道和基地。

        后記:筆者的兩點體會  

        西雙版納對邊疆民族地區轉變發展方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發展應該是既有速度和數量,又有質量和效益的發展。發展,應當是經濟社會整體上的全面發展,空間上的協調發展和時間上的持續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十分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正確處理增長的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的關系。

        西雙版納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生態保護作為發展之本,依托良好的生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和綠色產業,同時,依托優越的區位,加大對內對外開放的力度,以開放促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西雙版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探索應能給類似區域和城市些許啟示。

        邊疆民族地區轉變發展方式僅靠地方力量無法完成,需要方方面面尤其是國家層面的努力與推動。

        盡管西雙版納開放和發展頻頻邁出新步伐,西雙版納轉變發展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國際國內現代化進程加快,仍有諸多“瓶頸”制約,今天的西雙版納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開放的需求日益明顯,群眾脫貧致富要求日益迫切,保護與發展矛盾日益突出,經濟作物開發種植使人與森林、人與野生動物的矛盾沖突不斷加劇……凡此種種,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給予高度關注和支持。

        ——野生動物肇事與補償標準的矛盾日益突出。西雙版納野生動物資源儲量比20年前有較大幅度增長。隨著野生動物種群增加、活動頻繁,給當地農民造成了不小的財產損失,但各級財政對受災農戶給予的經濟補償較低,挫傷了部分群眾的保護積極性,各級財政提高對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標準已迫在眉睫。

        ——百姓利益與森林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西雙版納州財力十分有限,進一步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全面促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給地方財政帶來較大壓力。同時,種植經濟作物的比較效益較高,經濟利益與生態保護矛盾還將長期存在,進一步提高生態補償標準將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

        ——開放發展的需求與通關不便的矛盾日益突出。口岸軟硬件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通關效率較低,監管模式單一;邊境小額貿易轉移支付政策對邊貿企業能力建設的扶持力度不夠或效果不明顯;邊民互市中的進口商品免稅目錄尚未出臺,導致政策不透明,影響和制約了西雙版納州邊民互市貿易的發展;由于泰國國會至今尚未通過CBTA(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化客貨跨境運輸協定)以及跨境運輸管理和協調機制不健全,中泰直達交通運輸未達成互認協議;中泰運輸車輛互運互通工作滯后,導致昆曼國際大通道“路通車不通”,影響和制約過境貿易的發展;泰國動植物及其產品不能從云南邊境口岸進口,出口貨源充足而進口物資匱乏,影響和制約整個國際物流體系的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調研組

       
    • 精品推薦旅游線路精品推薦旅游線路
    •  
      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公司全稱】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許可證號】L-YN-GJ00002(云南5A誠信旅行社)
      【移動電話】0dh (全天)
      【業務 Q Q】2
      【網站聯系人】客服:小鄭 小張
      【網站負責人】小李 手機:dh
      【匯款名稱】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公司帳號】2402 7501 0400 ****2(人民幣)
      【公司地址】昆明市北京路83號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
      【公司網址】http://www.guoyancapital.com
      【溫馨提示】外地游客預付訂金時請匯到公司帳號 【互換鏈接】請加管理員QQ:2
      出境合同國內合同
      昆明國際旅行社|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麗江旅游|梅里雪山|昆明自助游攻略|云南自助游攻略|風景圖片|www.kunmingguoji.com|昆明市旅游租車

      推薦鏈接:云南國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手机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91中文剧情在线观看| 80电影天堂网理论r片|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 九九热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小次郎收藏最新地址|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污污网站在线看| 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 777色淫网站女女|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美女与动zooz| 优优里番acg※里番acg绅士黑| 18岁女人毛片| 在线视频1卡二卡三卡|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欧美黑人乱大交| 四虎影视www|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大片aw| 欧美zoozzooz在线观看|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国语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 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在线观看 | 91中文字幕在线| 天堂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第一次h圆房细致前戏|